現代色彩治療屢創新發現colorpuncture
文/彩光王
1892年
丹麥醫師尼爾斯·呂貝里·芬森(Niels Ryberg Finsen)利用紅光照射天花留下的疤痕,讓疤痕逐漸變淡而消失。
1903年
以紫外光線成功治療結核病,開啟了醫療新方向,因而榮獲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,被喻為「光生物學之父」。
1958年
心理學博士哈瑞。伍爾法(Harry Wohlfarth)博士發現色彩和情緒、心理的關聯性,得知光線可以左右人體自律神經,所以睡覺時燈不要點太亮 否則自律神經會誤以為身處白天,交感神經便持續亢奮 於是副交感神經便不能良好運作,而導致自律神經失調。
色彩也會影響呼吸、心跳、脈搏及血壓。
暖色系:例如紅色,會使血壓升高, 冷色系 : 則可降低血壓
美國聖地牙哥大學做過實驗,證實藍光可以治療關節炎。
不過後來我們發現,急性發炎期可以單用藍光,然而如果是慢性疼痛,
代表組織已經氣滯血瘀,循環不良,所以不能只用藍光(關於這部份,本書稍後還會再做詳述)。
1981年
羅伯特。杰勒德(Robert Gerard)博士、哈瑞.伍爾法 (Harry Wohlfarth) 博士和凱薩琳。森(Catherine Sam),在艾佛斯紀念兒童發展中心研究,「光線、色彩與學習的關係」
他們發現使用明亮的柔和色彩,像是黃色和橙色有助於提昇學童的智商及學習成績(相關內容請見《光-未來醫學》一書) 。
彩光針灸的創始人,德國的彼德‧曼戴爾博士(Dr. Peter Mandel),
於二十世紀七○年代發展出一種特殊的彩光穴道治療法。
2004年
台灣彩光養生法推手邱仕富和謝玉蘭夫婦,爲積極推動「居家養生保健」的照護,
結合前人的經驗,研發出安全又簡便的「生物光能平衡器」(簡稱「彩光能量筆」),
並將彩光能量與穴位的運用做創新結合,把複雜的理論與臨床應用化繁為簡,
以便任何人都能輕鬆操作,用自然的方法找回身心健康。
此法並獲得周清隆醫師的肯定與支持,響應推廣身心靈整體健康的理念。
本篇文章錄自《酸痛的彩光療癒》一書
|